袁劍敏
華盛昌總部
“年輕人創業前,要先把行業痛點摸透。我們這款產品是針對光伏領域直流電弧火災事故痛點而生的?!比A盛昌董事長袁劍敏輕輕轉動最新款的AI智能故障電弧檢測產品,對上證報記者說。
在采訪中,袁劍敏提到最多的三個關鍵詞是:行業痛點、AI賦能、出海。自1991年創立以來,華盛昌憑借強大的原始設計開發和制造能力,以及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洞悉,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測量儀器儀表領域的代表性企業。公司連續多年穩居國內儀器儀表出口企業榜首,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,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標桿企業。
順應市場,以“痛點”為靶
時間回到1997年,彼時,紅外測溫儀器大多由西方產品主導。華盛昌敏銳地察覺到國內技術空白,毅然踏上研發紅外測溫芯片的征程?!耙环矫?,我們要打破西方的技術壁壘,實現國際化戰略;另一方面,可以填補國內空白,提升國內市場的競爭力?!痹瑒γ粽f。
起初,華盛昌將研發重點放在工業領域測溫槍上。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品質,產品很快在工業設計和精度上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同類產品水平。2003年“非典”疫情的暴發,讓袁劍敏意識到,紅外測溫技術在醫療領域大有可為。于是,公司迅速調整戰略,僅用三個月時間,便將工業測溫槍成功改造成額溫槍,并大量投放市場。這一創新之舉,不僅滿足了當時疫情防控的迫切需求,也讓華盛昌在國產疫情防控裝備領域嶄露頭角。
34年來,華盛昌始終保持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強大的創新能力,成功開發了涉及30多個領域的1000多種數字化檢測產品,涵蓋紅外熱像儀、空氣質量檢測儀、激光測距儀等眾多品類。
近年來,隨著光伏儲能產業爆發式增長,直流電弧火災事故多發,傳統防護技術在復雜場景下顯得力不從心。華盛昌審時度勢,迅速推出AI智能電弧檢測方案,包括拉弧故障檢測器AFD-80、AFD-74,拉弧模擬器AFG-1000以及拉弧信號檢測模組AFD-60。“我們在小的拉弧信號產生時就能預警,這是產品的最大亮點?!痹瑒γ粽f。
“技術創新離不開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?!痹瑒γ艚榻B,多年來,華盛昌與南方科技大學、廣州計量院等單位共建聯合實驗室,在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應用以及標準提升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,為華盛昌的未來發展儲備技術力量。
借力AI,構建檢測儀器智能生態
“未來,檢測領域將因人工智能的發展變得更智能和便捷?!痹瑒γ粽f。基于這一判斷,華盛昌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,并拓展多元AI產品矩陣。
近日,華盛昌全資子公司深度感測與華眸企業、華境企業共同投資設立深圳市深境智能技術有限公司,進軍人工智能眼鏡市場。袁劍敏認為,AI眼鏡在檢測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公司將把AI眼鏡與儀器儀表相結合,在垂直領域加入智能體檢測模塊,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。“這將是一個創新技術的應用,有望徹底改變市場格局?!痹瑒γ魸M懷信心。
在袁劍敏的構想中,AI眼鏡只是華盛昌下一代測試測量產品新生態的起點?!艾F有的儀器儀表仍是新生態的基石,我們未來還將拓展更多可穿戴設備,并將儀器儀表與新生態設備(智能儀器儀表、智能醫療器械產品)緊密鏈接,讓產業工人能夠更便捷地使用AI技術?!痹瑒γ粽f。
華盛昌將在大模型的基礎上,針對不同應用領域建立垂直領域AI智能體。以今年推出的AI-7760系列電能質量分析儀為例,該設備搭載DeepSeek大模型后,用戶在測量過程中遇到任何技術問題,都可以通過模型提問并獲得行業標準答案。此外,模型還會結合測量結果和應用場景,生成詳細的測試報告,極大地提升了檢測效率和準確性。
華盛昌今年還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深圳深度感測技術有限公司,聚焦工業智能化升級。深度感測公司融合人工智能、高精度傳感器、測試測量及物聯網技術,針對智能制造、能源環保、工業自動化等核心場景,提供“AI+傳感器”集成設備及全鏈路解決方案。通過實時數據采集、邊緣計算與智能診斷,助力工業領域實現設備效能提升、生產流程閉環控制及數字化轉型。
“未來,華盛昌將在醫療儀器和專業產品領域加大布局力度。除了現有的測量儀器儀表,公司還將推出高端醫療器械分析儀器和科學分析儀器,進一步拓展產品矩陣。同時,公司將利用AI技術提升現有產品性能,努力走在行業前列?!痹瑒γ粽f。
積極出海,從代工廠到全球化品牌
“立足中國深圳,面向世界”是華盛昌自創立之初便錨定的目標,公司也是中國最早一批出海的企業之一。創業初期,華盛昌從OEM代工做起。
袁劍敏回憶道:“第一筆訂單是數字萬用表的代工,單臺利潤只有1美元,卻要完成127道精密工序。團隊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,半年下來凈利潤只有5萬元。”這段經歷讓袁劍敏深刻意識到建立自主品牌的重要性。
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地區,中國品牌面臨著來自老品牌的激烈競爭。袁劍敏深知,中國品牌要想在海外打響,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。“我們要用創意產品引領市場,在垂直領域進行更多布局。作為技術創新型企業,我們要保持產品的技術領先性,不斷引領行業發展?!痹瑒γ粽f。
自有品牌才是護城河。2024年,公司在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的同時,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“華盛昌”“CEM”和海外自有品牌的品牌影響力。通過市場定位和產品差異化策略,增加自主品牌產品的收入比例,提高企業盈利能力。
同時,順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,公司著力在產業鏈和制造基地方面進行海外布局。例如,華盛昌在越南建立了新的制造生產基地。越南工廠的投產,將通過智能化生產線助力當地企業實現“檢測—分析—優化”全流程升級,同時反哺國內產業鏈,強化供應鏈韌性。以“本土化+全球化”雙輪驅動,穩固企業基本盤,提升抗風險能力。
“過去,我們是產品出海、技術出海和制造出海;現在,我們要把工廠搬到海外去?!痹瑒γ舯硎?,這一戰略不僅標志著華盛昌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,也展現了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深遠謀劃。
作者:鄧貞